第12章 时代的宠儿……肥猪肉(1/ 2)
孙大海推开虚掩的院门,回到了家中。
“奶奶,郑奶奶,我回来了。”孙大海走进院子,对着正在厨房做晚饭的两位奶奶大声地打招呼。
“大海,考得怎么样?”正在和面的郑奶奶问。
“老师已经判完我的卷子了,满分。”孙大海边回答,边掀开厚厚的棉被门帘,开门走进房间。
院子的4个房间,现在是这样安排的:曹大厨夫妇、孙卫国夫妇各住一间,姜秀萍住一间,孙卫红在沪市上学,只在寒暑假回来,曹月就在首都上学,几乎每个周末都回家,所以她们的房间仍然保留着。孙大海从去年重生后开始,平时在院内私搭的违章建筑——饭堂里住,冬天住在奶奶姜秀萍的屋里,因为饭堂没有煤炉。
“大海呀,你去买一斤肉馅回来,晚上咱们包饺子吃。”
“哦,我这就去。”孙大海把书包放在小桌上,打开床边柜子上放的一个塑料盒,在里面翻找起来。
这是孙、曹两家的装饭费的盒子,曹家每月也交过来一份钱和票,两家几十年都是在一起开伙。盒子里除了钱,还有肉票和油票,粮票被奶奶单独收着。对八十年代的城里人来说,钱远远不如粮票重要。钱不够还可以找别人借,粮票则是谁家都不够用。孙大海前世曾亲眼目睹,隔壁胡同的一户人家,负责管钱的媳妇,刚从街道领回全家的粮票,在路上就被偷了。她大哭了一下午,晚上就喝了耗子药。还好被家人及时送到医院抢救了回来。后来街坊邻居一起帮衬,孙、曹两家也送去了20斤粮票。
孙大海拿出一张一元的纸币,还有一斤肉票,放好盒子,走了出去。
副食店离家不远,孙大海很快就到了。和卖肉的胖婶(想歪了的人,自己去墙角画圈)招呼了一声,看向摆在肉案上的两个大盆。白色的搪瓷盆中,装的都是肉馅,白花花的一片。
时代不同,人们的需求也不同。八十年代,尤其是初期,人们的身体内严重缺乏油水,偶尔买回肉,绝对是以肥为佳。所谓的五指膘,也叫一巴掌膘的肉,是当时最顶级的肉,一般老百姓肯定是见不到的。四指膘基本上在从屠宰场到副食店肉案的过程中,就被分完了。三指膘算是大家能买到的最好的肉,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,一旦出现在肉案上,那真要抢得头破血流。所以,在这些年,副食店卖肉的师傅与食堂打饭的师傅,那可是万万得罪不起的人。
孙、曹两家虽然粮票不太富裕,但肉是不缺的。孙卫国两口子都在中央级的单位工作,食堂伙食要比别的单位好很多。曹大厨就不用说了,他看肥肉都看腻了。两个奶奶已经退休了,上了年纪的人对肉食兴趣不大,两个姑姑又都在大学住校。所以,家里真正馋肉的,就是孙大海。
重生前的孙大海,就是一只肉食动物。重生后,虽然再次吃到了看似肥腻实则喷香的真正的土猪肉,但已经多年习惯吃瘦肉的孙大海,对白花花的一片,还是敬谢不敏。曹大厨在华北楼上班,经常会有郊区的农民,把打到的野物或捞的鱼虾拿去卖。这些不要票的肉食,被不差钱又好烧菜的曹大厨,隔三差五地买回家做了,大多是喂了孙大海,以及跑回家打牙祭的曹月。
顺便提一句,孙卫红离家去上大学前,无意中说出了曹月考农大动物科学专业的真正目的。原来,吃货曹月的伟大理想是,改良所有自己爱吃的动物品种,使之更加好吃。说漏嘴的孙卫红,被老羞成怒的曹月追杀了好几天,直到她逃到沪市才罢休。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